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项目动态

我国首个大型煤制气项目开工

来源: 时间:2010-12-29 【字号:

     我国第一个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8月30日在内蒙古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后每年可向北京提供40亿立方米天然气,成为北京第二大气源,保障首都能源供应安全。
     这项工程落址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由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大唐集团的下属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建设。利用内蒙古褐煤资源,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再经381公里输送管线送入北京。工程分三期建设,2010年可供气13.4亿立方米,2011年供气26.8亿立方米,2012年最终达产40亿立方米。
     (来源:中国经济网)
    
     背景资料:
    

煤制气:煤化工领域又一投资热点


     近年来国内风头正劲的煤化工产业眼下正处于发展的一个调整期:既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也要应对产业自身发展瓶颈的考验。调整得好,国内煤化工产业可以摆脱高能耗、低效率的桎梏,出现一个新的飞跃并对整个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富煤少气,能不能用煤合成天然气呢?如果可以,是否具有产业价值?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煤制气成投资新热点
     根据亚化咨询公司的统计,目前国内规划的煤制气项目有近10个,合计产能接近200亿立方米/年,成为继煤制油之后的煤化工领域投资热点。
     目前国内的煤制气项目包括:神华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20亿立方米/年项目;大唐发电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40亿立方米/年和在辽宁阜新40亿立方米/年的两个项目;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16亿立方米/年项目;华银电力内蒙古鄂尔多斯15亿立方米/年项目;新汶矿业集团新疆伊犁20亿立方米/年项目等。此外,中国海油与同煤集团拟合作投建年转化1800万吨原煤、首期投资210亿元的煤制气项目。
     与此前煤制油项目被政府多次叫停不同,大唐发电两项目以及汇能项目一开始就被列入了国家石化振兴规划。
     从需求来看,我国天然气市场容量大且稳定。而我国的资源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对天然气需求巨大,而内蒙、新疆等地煤炭资源丰富。亚化咨询的研究人士认为,富煤地区的煤炭就地转化成天然气,将成为继煤发电、煤制油、煤制烯烃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选择。
     技术条件基本成熟
     煤制气是非石油路线生产替代石油产品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有关资料看,煤制气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比用煤生产甲醇等其他产品高约13%,比直接液化高约8%,比间接液化项目高约18%。
     煤制合成气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采用煤气化合成天然气的企业——美国大平原公司,这也是全球唯一煤制合成气企业。该企业于1972年筹建,1984年投产,生产能力为300万立方米/日。该公司于1997年增加了一套900吨/日的合成氨装置;2000年建成长度为328千米的二氧化碳管道,每年输送140万吨二氧化碳供加拿大油田采油,使其原油产量由2000桶/日增至9000桶/日。如果我国短期内新上煤制气项目,可以考虑从美国引进技术。
     事实上,美国大平原公司在项目建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一直不太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国际石油价格较低。直到2002年以后,石油价格上涨,天然气价格随之上涨,它的效益才逐步好转。
     在我国发展煤制合成气产业也有类似的问题。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实行不同用途不同价格的定价方式,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今年以来,国家多次重申要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这可能为我国发展煤制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煤制气企业可以借用西气东输管线,以解决合成天然气的运输问题。
     最大风险是成本偏高
     虽然煤制气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生产成本与煤价高低息息相关。而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煤制气项目主要位于内蒙和新疆等环境脆弱的地区,对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可能是一大笔看不见的成本。
     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成本等因素抬高了煤制气的门槛,因此短时期要想进行商业化运作还很难。此外,虽然煤制气市场相对稳定,但经济性的关键是原料价格和管道投资,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煤制气的经济效益甚微。
     据初步测算,进口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到我国的边境价加上管输费高于各门站价一倍左右。据某个1200万标准立方米/日煤制气项目的测算结果,该项目总投资247亿元,生产成本为1.594元/立方米,管线终端售价为1.8元/立方米。这个项目经济效益尚可。
     在挑选煤化工项目的问题上,煤制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对所有地区和企业都适合,它与当地的建设条件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地的煤很贵,水也短缺,其他的建设条件都不好,做出来的合成气成本就会很高,再加上管输费,这样的项目就没有竞争力。
     煤制气项目的风险体现在两头:一是煤价,二是天然气产品价格。目前看,天然气价格上涨基本成定局。项目在装置建设方面没什么风险,技术和装备也比较成熟。可以说,最大的风险还是煤价。如果煤价高,就会直接导致成本过高。
     民用天然气有高峰和低谷,要解决调峰的问题。另外就是副产品的利用问题,不能“买瓜只买瓤不买皮”。副产物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烧掉又很可惜。所以,煤制气项目要考虑副产物——煤焦油、萘、蒽等的加工和利用。每个企业的特点不一样、煤种不一样、副产品不一样,需因地制宜。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9-11-10

作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