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最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总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光伏应用地区(主要是欧洲)对太阳能光伏政策调整,表现为上网电价补贴的不断调低,以及设定年度补贴安装量上限等;第二是新兴地区推出太阳能光伏支持政策;第三是相关太阳能光伏的贸易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制裁。
一、国际主要应用地削减补贴
从主要光伏应用地区对太阳能光伏政策的调整看,欧洲各国呈上网电价补贴不断削减态势。其中,德国10MW以下光伏系统的上网电价补贴从0.32欧元/千瓦时,降到2012年初的0.135欧元/千瓦时,且从2012年5月起,德国将按照每月0.15欧分/千瓦时的幅度逐月削减光伏补贴。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在收紧予以补贴的光伏电站安装量上限。如法国确定年度补贴安装量上限为500MW,德国则将2012年的安装目标定为2.5~3.5GW,相比2011年全年7.5GW的安装量下降了约一半。而且从2014年起,德国还将每年削减400MW的安装量,并争取在2017年将年安装量限定在900MW~1900MW之间。
可以预测,未来几年规模收缩、比重下降将成为欧洲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主旋律。欧洲各国不断下行的上网电价补贴和不断收紧的光伏政策,也必然会对全球光伏市场产生显著冲击。
二、贸易摩擦增多
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更多的贸易摩擦与冲突,使太阳能光伏领域的贸易保护政策抬头。2012年3月21日,美国公布了针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结果,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出口补贴,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2.9%至4.73%不等的反补贴税,最终裁定将在今年10月颁布。
2012年5月17日,美国宣布有关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并裁定对中国企业课以31.14%至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不仅如此,在美国提起双反诉讼的厂商Solarworld表示,将计划于今年年中在欧洲发起针对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反倾销诉讼。
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结果显然将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如此高额的反倾销税率相当于美国完全关闭了中国光伏产品进口的大门。尽管美国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有限(2011年约占全球市场的5.6%),但是如果这种状况进一步蔓延到欧洲,当占全球光伏市场比重70%以上的欧洲市场开始关闭市场大门的时候,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三、新兴市场出台鼓励政策
在欧洲收紧光伏应用政策,美国实施双反调查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光伏应用的新兴市场地区相继出台了光伏发电的促进政策。2011年7月,中国推出上网电价补贴措施,当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 GW,新增量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的7%左右。预计2012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5GW。而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目标,更明确提出到201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光伏市场的重心将从欧洲逐步转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国内光伏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随着太阳能光伏产品效率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指日可待,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将成为历史。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各类新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将对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根本影响。